立平 - 中文

马立平中文教材与其中文教育设想到底如何?
张丹 博士

        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感想,提到海外华裔子女学中文的教材之乏味,与现实之脱节。去年秋天,我从新泽西的一位家长口中得知马立平博士编写的一套中文教材,据说在新泽西的中文学校中“走火”并已遍及美国许多中文学校。到马立平所建的中文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就订购了一套一年级的教材,在家教儿子。儿子学过一年的学前班和一年的一年级,用的是暨南大学的《中文》教材,学的厌倦无比。但在家学马立平的教材,我立即发现他的兴趣大有提高。今年秋季,为发挥“实验”特长,美中实验学校大胆创新,建校第二年就开设马立平教材班,委任我任第一届马立平教程一年级的教师。

        得到马立平的教材并亲自教授这套教材,我感到中文教学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我也听到不少学校从校长、教务到家长对这套教材持有怀疑。也难免,本地的大多数中文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信赖”地教授国内人为海外华裔子女编的教材,至今很多课文内容中都还有文革间时兴的口号式语句的状况墨守成规。但由于热心办校人士及家长们已习惯这些教材,且已形成一条“路线与方向”,因此学校们对马立平教材大都畏畏缩缩,担心换教材“吓跑了”家长。这显然是信息不足的问题。这里,我将马立平教材的特点,从一个家长和一个教师的角度如实地介绍一下,为各位教师和家长提供个比较。 

  • 马立平教材是专为能听懂普通话的学生学习继承语言而编的。 
  • 马立平教材从三年级才引入拼音,使孩子们完全脱离拼音学中文。马立平认为,对讲中文的孩子,学拼音的真正目的不是学汉字学说话,而是查词典,以便学生学中文到一定程度后独立学习中文。这一教学理论早已在国内学校,特别是大城市的学校实施。我今年十六岁的外甥女就是在北京入三年级时开始学的拼音。 
  • 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每一个字或词都为讲一件事儿服务。如第一单元中的七课,都既是完整的课文同时又是一首儿歌或谜语。上口,容易背诵。孩子听了几遍就记住了,跟读几遍就认识字了。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回家还能为家里人和朋友说个谜语,“显一显”中文。以后高单元高年级的课文都是马立平精心挑选出的最适合学生年龄的中国传统故事或散文,又有趣又中国化。
  • 每一课中的读字读词,即练习新学的字又复习学过的字,变着花样地拼在一起,即有意义,又让孩子有充足的机会接触所学字词。我没见过任何学中文的教材下如此大的气力和脑力科学地编出这些练习。让人吃惊的是,孩子们真能手指字词,顺口朗读,根本不依赖拼音。 
  • 马立平教材包括一整套学生家庭作业,配在每一课文后面。作业形式规范化,类型相似,内容随课文变动。拿手之处是马立平亲自录制制作的作业光盘,其趣味性与功效性无与比拟,孩子们没有不喜欢的。在娱乐之中,孩子们就把作业完成了。作为老师,不必煞费苦心编写作业和试题,所有作业与试题马立平已科学地为我们编好。作为家长,我总是不知怎么帮孩子又高兴又有成效地做作业。现在,我那些“骗术”“贿赂术”再也不需要了。马立平教材将很大的重点放在课后作业上,即要求学生每天接触,又要求家长监督,且按部就班,乐趣无穷。孩子自觉,家长没意见。
  • 马立平的教材为老师大大减轻了备课与教学的负担。每一课内容在量上非常合理,不多不少,有侧重在课堂上学的,有侧重在家里完成的。马立平的教纲对课堂教学内容在时间和进度长上作了安排。只要按其步骤走,每一课计划都能顺利完成。在我们这个现有的教学环境里,能如期完成教学计划对老师是一个多么大的安慰和鼓励啊!我过去上完课以后,感到从体力到心理上极度疲乏,下课后话都不愿意说,情绪沮丧。原因主要是孩子没兴趣学,又要维持纪律,有要赶计划,教起来真费劲。看到孩子们无精打采,困乏不堪,或嘻嘻哈哈,乱成一片,做老师的哪里还会提得起教学的劲头呢?改教马立平的教材,我下课后感到很轻松,没有疲惫之感,只有“又一堂好课”的喜悦。其实,为教好马立平的书,我下了更大的功夫,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高兴地学习的样子,而且能看字读音,哪个老师不为此而满足,累也在所不惜呢? 
  • 马立平教材以听说,读为主,写为辅。我对她的这一教育思想再支持不过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学到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与其说花时间在四个方面,不如省出写字时间来多学认读,以争取孩子能达到要求的阅读水平。孩子免去了枯燥的写字,保持了兴趣,待稍成熟后凭着兴趣和意愿加学写字,比听说读写齐头并进,每竿子都打不着要强的多。 
  • 使用马立平教材的班可以纳入比其他教材班多的学生数。原因在于其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很多学生同时有事做。大家一起兴奋参与,忙忙碌碌,很少再需要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时间,伤脑筋。我并不赞成大班课,我要说明的是马立平教材的潜力。

       仅举若干例说明马立平教材的特点。据我了解,此地学校中教授马立平教材的班都是爆满。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从“恨中文”到乐意学中文,而且“学出了个样子”来,便蜂拥而来。为什么马立平博士的教材如此有成效?马立平是国内出类拔萃的教育专家和教育研究学家,在美国获得教育博士。她十多年来,精心编写这套中文教材。最让我信得过的地方是,她的每一课的课文对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多次删加,并由几代学生反复实践,证明最佳效果后定稿的。所谓教材的“实验”阶段,其实早已完成。现在拿着这一现成的,人家教育专家花了十几年心血证明有效的教材,我们这些非教育专家还有什么可犹豫和非议的呢?其他哪一套教材是经过如此科学的设计和实践的呢?各位家长和老师应该到马立平的网站仔细了解一下她的中文教育构思和教材特点。

     各个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办学原则:孩子学出成果和家长满意的课就教。各校原则中唯一缺乏的要点是:孩子学出成果和家长满意的教材就用。不必强调所谓的“大方向”。家长花钱陪时间送孩子到我们的学校来,不是替学校来实行“方针路线”的,而是学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Period!)。哪家的教材让孩子们爱学,出成果,就用哪家的“招儿”。我们学校的最高目标是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打下一个中文基础,培养出对中文的兴趣,以便他们长大后能自觉自愿的继续学习中文。我儿子过去对学中文“恨之入骨”,让我心寒。看到他的优秀老师们尽心尽力,还是无能为力。问题在于教材及其教学观点和手段。对我来说,马立平教材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有谁知道,马立平博士编的这套教材始于她教自己女儿的经验。她女儿5岁来美国,马立平在家教她中文,学到小学四年级时,马立平回国做论文,女儿顺利进入中国小学四年级就读!我们有几位家长敢说,自己的孩子能跟得上国内同级的语文水平?在同事朋友的催促要求下,马立平博士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学的小学教育理论结合,以中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和情趣,为海外中文教学奉献出了一份无价之宝,对孩子们的一颗爱心。这是一套出自中国培养出来的,具有多年在海外工作生活经历,深知海外儿童学中文的难处和特点,熟谙中国文化和语言教学的教育家之手,经过“千锤百炼”的教材。就凭这一点,谁还能不信服马立平的教材呢?

       我最近看了马立平今年初在新泽西英华语言学校的一个讲座。她的坦诚、谦逊、平易近人,让我对她的教材又增加了更多的敬意。有兴趣的家长可向英华语言学校校长索要讲座录像(www.yinghua.org)。

       我不敢说马立平的教材十全十美无提高之处。但在美国,我还未听到过有能赶上马立平的教材。各位家长,让你孩子的自我感觉和成果来做为衡量你为孩子投资效果的试金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