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平 - 中文

孔子思想的最本质核心是什么?


12/30/2014
古滢-NY-长岛:
被学生问:“如孔子思想的最本质核心是什么?”
古滢-NY-长岛:
他们说他们的老师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封建等级制度。
鲁晴岚-CA-斯坦福中文:
可以分解成几个方面去回答,看你对孔子思想的兴趣在哪里。或者说孔子言论的哪些方面你觉得对你最有启发或共鸣或反对或怀疑。从政治理念上讲,他们老师说的没错。我在课上也做这样的引申。政治意义上的孔子也可以在课上概要地提一提。孔子的思想可以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中被作为统治阶级的圣经,就是因为他的思想根源是服务于这个统治制度的。政治意义上的孔子也可以在课上概要地提一提。另外,象把人分成君子和小人,从道德追求上讲无所谓不可以;可一旦离开道德层面,就过于简单化了。这些问题是存在,可我们也可以更立足于他有价值的一些方面,这也是事实。
马欣-HCC:
马老师的想法是:《巡礼》孔子一课中倒数第三,四段讲的是作为政治家的孔子。“君君,臣臣….”可以从这一段里找到“挂钩处”。
古滢-NY-长岛: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人类的互相残杀到建立国家制度,这是人类进步的过程。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再也没有比孔子的影响更大的政治历史人物了。讲中国文化,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他。现在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受到知识面的局限,面对着一批思想广度和深度都超出我们只是结构预设的学生时,我们也必须要能合理的引导他们去用历史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
张丹:
古老师及各位老师所说极是,非常赞同。目前正在致力如何将中华文化课程推入美国教育主体,如高中、大学,社区。曾用英文讲过一轮,完全可行,不过音影材料多为中文,英文资源缺,只得边讲边译,现场发挥,效果不亚于中文课。今春将开设英文的文化班,大量动员学生做自己的research,与老师互教互学,敞开讨论,分享见解。
鲁晴岚-CA-斯坦福中文:
前面与古滢老师讨论到关于如何看待孔子的政治思想,这里想再补充几点想法。本来,因为依据“巡礼”教材中的内容,孔子的政治理念不是课文的重点,只是点到而已,加之学生们在英文学校已有所了解,只要稍加引申就可以,但在引申中我想到有几点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如何评价孔子时的参考。一是评价孔子时不要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今天看来非常落后的君臣思想放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乱时期,也许就有它不可否认的进步意义,因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和平有序有德的社会;二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后来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石,而后者后来又成为近代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精神阻碍和禁锢,可这期间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追本溯源把帐都算到孔子身上,进而否定其历史贡献,这样既违背事实,也有失公正公平;三是现代国家,虽然不再主要依靠道德来管理社会,可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仍然存在并不可低估。而作为个人,要求自己成为人群中的“君子”,“伟人”,有高尚高贵的人格,仍是一件在任何文化里都值得肯定和赞美的事情。至于孔子有关学习方面的言论,学生大多最有共鸣,最容易引导他们反观自己。

“巡礼”课,我的理解是尽可能多地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们传达中国文化的无比悠久和丰富,在具体的话题和内容中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动有趣,它的不息的生命力。至于“文化的自信”之类,我觉得作为一门中学课程,不需要这样大包大揽吧,我们不需要特别去捍卫或辩护什么,我们不如更好地相信,能延续几千年不衰的文化自有它独特的魅力,能吸引后来者,我们只要把它介绍好了就行了,而一个年轻人的自信的建立更是一个缓慢和复杂的过程,一门课程对他的影响也许巨大也许微乎其微。播种的事在我们手里,收获的事就交给上帝吧。
古滢-NY-长岛:
谢谢鲁老师,关于孔子作为政治家的那部分解释非常到位,对我很有启发,受益。至于文化自信的建立说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这里头也许会引发出新的问题,也许您会说,作为一个中文教师对于中华文化还不自信,如何教好学生?是的,自信是有程度的,盲目的自信是自大,建立在深刻了解这个文化的精髓、知道什么是我们应该继承,而什么是历史遗留糟粕,对待学生的各种提问都尽可能地有正确的看法和引导的方法,这样才可能自信。这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性问题,它会经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