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平 - 中文

关于民间故事阿凡提的讨论——马立平


感谢哈维中文学校史静梅老师上周六发到群里的帖子,引起关于民间故事阿凡提的讨论。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有关体会和想法。 先说一段花絮。这篇《美国孩子如此评价阿凡提……》的文章,早些日子就看到过,这次又被转发到群里来,我出于好奇,上网查了一下该文来源,结果查到其署名作者是“蔡真妮”。接着往下读,文章开头写道:“我现在教课的中文班学生都是十二三岁,在美国上初中。课堂使用的教材是暨南大学为国外中文教学编的一套十二册的中文课本。上个星期天上课,学到了一篇课文:《阿凡提借锅》。” 因为我也改写过同一个故事,所以很好奇暨大教材里是如何表述这个故事的,居然会引出文章后半部分那一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可是当我仔细查了暨大中文课本的每一册,发现里面根本没有这篇课文!(暨大中文十二册课本所有内容都收在以下链接: http://www.hwjyw.com/textbooks/downloads/zhongwen/ 大家可以去复查。)再细读后半部作者和学中文的初中生互动,这些中文学到初中的学生居然连“锅”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和我们中文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相庭经。以上两点,至少让人对文章作者写作的严肃性和所述情况的真实性,打上一个问号。 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和中国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一样,最初是在书面文字不普及的历史环境里发展起来的民间口头文学。这些民间口头文学的流传,是历史上(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底层人民文娱生活的的一个重要内容,虽难免有糟粕夹杂其中,但主流是健康、积极,载有正能量的。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曾下乡插队落户,在那里就听到过不少口传的民间故事。其中有许多和“阿凡提的故事”有类似之处,一般是歌颂正义、智慧、勤劳和为弱者打抱不平,鞭挞贪婪、懒惰、自作聪明和欺压弱者。 应该承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起,由于中国国内意识形态的一些偏差,“阿凡提的故事”的表述方面,有“富人是坏人,穷人是好人”的简单化、极端化偏向。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偏差并不能掩盖流传已久的这些民间故事本质上的光辉。所以,在我们的教材里,我采用了“阿凡提的故事”作为三、四年级的部分阅读材料。 在三年级课文《曹冲称象》以后,我打算写一篇阅读材料重现“称”字,脑子里立刻出现了阿凡提“称鼻子”的故事,学生们非常喜欢,从此一发不可收,一共改写了九篇。我挑选和改写这些故事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避免“富人是坏人、穷人是好人”这样简单绝对的意识形态。 九个故事里,只有两个出现“富人”的概念,而且,在行文里,特意作了铺垫,说明是“某一个”特定的富人。《阿凡提借锅》是课本里出现的第四个阿凡提的故事,它是这样开头的:“从前有一个做官的人,家里很富有。他虽然很有钱,但是非常小气。他只想要人家的东西,却不肯帮助别人。他家的东西,从来不愿意借给别人。”有了这样的铺垫,在加之学生通过阅读前面三个故事已经了解了阿凡提的为人,绝不会认为阿凡提是为了贪小便宜才去借锅的。而文章的结束是“啊,亲爱的老爷,有生就有死。既然锅子会生孩子,那它为什么不会死呢? ” 听了阿凡提的话,那人什么话也说不上来了。” 落在阿凡提借此事“教训”贪婪的人,而并没有提及那口锅最后的归属。 借着眼下这个机会,今天我又重新审视了我们教材里选编和改写的这九个故事,对于这些故事的内容,我仍然是满意的。教三、四年级的老师如果对这些故事的内容有异议,欢迎在这里给我指出,我会认真地的地考虑你的意见。
    诣佳老师 – San Marcos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Learning Center 2016-12-02 22:50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木偶动画电影《阿凡提的故事》,其中阿凡提种金子跟借锅有些类似,然后借锅的故事本身就跟公鸡蛋的故事逻辑上是一样的,都是根据对方错误荒谬的逻辑进行同等推导得出同样荒谬可笑的结果,如果条件成立则结果也必须成立。。。
    我个人觉得上这种课纠结于阿凡提是什么样的人没啥意思,一篇小故事就要去judge一个人?我个人不鼓励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如果要judge,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阿凡提的背景,阿凡提的意思是老师、有知识的人,阿凡提是中亚,西亚传说中的典型人物纳斯尔丁在维吾尔语里的称呼。。。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 快乐的化身。。。
    [3]